假期步入尾声,距离开学还有几天时间,马上要迎接新学期到来的学生们该收心了!但是眼下,孩子们有的寒假作业还没写完,有的兴奋情绪还难以平复,有的作息时间还是紊乱状态,有的还沉浸在追剧和游戏中无法自拔……如何把他们从假期生活中拉出来,尽快恢复学习状态呢? 警惕“收心误区” 让孩子尽快调整状态,进入到良好和规律的学习生活状态,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努力。可是,很多家长都小看了“收心”这件事。他们一方面年复一年沿用着简单粗暴的错误方式而不自知,另一方面还要抱怨孩子不听话、不好管。 最常见的收心错误做法是“紧箍咒式收心”。“离开学还有几天时间,还在疯玩睡懒觉!”“离开学还有几天,还在赶着看闲书,小心一开学就落后哦!”“玩了一寒假了,该收心了孩子!”……这些话听上去很耳熟吧。 还有一类常见的收心错误做法是“断崖式收心”。每年的寒暑假,孩子们都有无限的快乐。比如收集心爱的收藏品、用手机追喜欢的电视剧、看二次元漫画、看跟学习不沾边的闲书……假期一结束,不少家长便“一刀切”地把这些带给孩子的快乐都藏起来,甚至将其作为学习的障碍都扔掉。 收心固然重要,家长对孩子应多一份宽容,少一份急躁。假期过后,心理反差不止孩子有,连大人都在所难免。对于孩子学习状态的回归,家长不可操之过急,允许他们在开学前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,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。有些孩子适应开学的时间长,若家长一味地严厉责骂,只会激化矛盾。 收心时最棘手的问题—— 怎么面对“开学前再最后玩一下”的 要求? 每到假期接近尾声,很多孩子都会跟家长提出要求:“再带我痛快玩儿几天,我痛快够了,开学肯定就能好好学了。”对于这个问题,事实是:疯玩几天之后,孩子往往更加“入不了境”。这段时间最好让学生规律作息。如果孩子想玩,就让他自己制定出每天玩的时间计划。保证孩子合理的“玩的时间”之后,再计划“收心时间”,这样的沟通方式,孩子比较容易接受。而通过定计划,可以督促孩子自我管理,养成好习惯。 除了做好学与玩的规划,家长还可以在孩子提出这个要求时,试着和他们谈谈一个关于学习的“真相”: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。 父母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正确的,但是学习过程一定是辛苦的,绝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,优秀学习成绩的取得,需要孩子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,在别人看电视的时候,静下心来学习。要做到这一点,首先是有一个目标,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,努力付出。快乐是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,当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,辛苦的努力得到回报时,学习的快乐才会显现出来。 划重点—— 开学前“收心”的6个“秘籍” 开学前这几天,到底应该做好哪些“收心”的准备工作呢?总结前文,这里有6个关键点需要家长着重完成。 ①为孩子提供安静的“收心”环境:按照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,尽量不要再组织太多的娱乐活动。按时准备一日三餐,督促孩子按时午睡,早睡早起,调整生物钟,适应开学后的“时差”变化。 ②与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: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“倒电影”式地回放一遍,对照假期计划,看哪些已经完成,哪些尚未完成。可以一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(读书、休息、娱乐等各方面),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,“及时总结”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。 ③帮助孩子收心,回归日常状态:假期中的孩子,心态通常较为松弛,而开学后则相对紧张,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。家长不能操之过急,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,否则会给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。在此阶段,建议家长尽量少安排大型活动,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。 ④检查作业完成情况,查漏补缺: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,还有哪些未完成,尚有时间予以完成。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,挑灯夜战,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,草草应付。因此,建议家长和孩子提前开启这项工作,及早查漏补缺,高质量完成作业。 ⑤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: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展望下未来,提前做做规划和打算,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,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。制定学习计划、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,消除盲目感,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。 ⑥读懂孩子情绪:经过这个小长假的休息,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上学感到“焦虑”甚至“紧张”,家长要正确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,理解孩子产生的这些情绪,分析产生的原因,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。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,多鼓励多沟通,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。 如果在开学前夕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,感受到无法自行克服的焦虑、抑郁等负性情绪,我们欢迎您寻求学校或者社会方面的心理救助,您可自愿拨打学校或社会专业心理救助热线电话: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400-6806-101 全国青少年心理专线 400-0100-525 天津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022-88188858 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阳光心理热线 400-1060-525 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400-0716-5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