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近视防控】近视防治科普问答(一)
1.一双“明亮”的眼睛对我们有多重要?
达?芬奇说过: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通过眼睛人们得以拥抱和欣赏世界的无限美妙。”
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?凯勒的 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
写出了作家失明后的痛苦和对光明的极度渴望。
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。
人们有80%-90%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。如果眼病引起视觉器官的损伤和功能丧失,导致视力残障,不但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,也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资料,如将未矫正的屈光不正(近视、远视、散光、屈光参差)计算在内,常见致盲性眼病位居肿瘤、心血管病之后,成为位列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,而高度近视是引起常见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想要获取清晰的视野,需要眼睛和大脑的共同配合。
外界光线需要经过角膜进入眼睛,通过房水,到达晶状体,再经过玻璃体,光线才能到达我们的视网膜。视网膜将光信号逐层传递转化为电信号,电信号到达视神经,最终传递给大脑,大脑经过复杂的处理和分析,我们才能看到美兩的世界。眼睛虽小,结构却复杂,一双明亮和健康的眼睛对我们至关重要。
2.孩子一生下来,眼睛的发育就完成了吗?
出生时,我们的眼睛还是半成品,属于“先天发育不全”,需“后天发育〞不断完善。出生时眼睛处于远视状态,随着生长发育,眼球逐渐由小向大增长,眼屈光度数逐渐
趋向于正视(不近视也不远视的状态),这个过程我们称为 “正视化”。
眼球的生长有两个阶段。
快速发育的婴儿期新生儿眼球的前后长度平均为16毫米,出生后第一年生长最快,从出生到3岁,眼轴长度(指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)增加约5毫米,远视度数明显降低。3岁之后逐渐减慢,5-6岁时眼球大小接近成人。
青少年期眼球叉有一较缓慢的增长阶段,正常情况下此期持续约10年或更长,在这一时间段,眼轴仅增加了约 1毫米,屈光状态继续向着正视方向发展。15-16岁时,眼球大小基本如成人:
男性为(24.00士0.52)毫米左右,
女性为(23.33士1.15)毫米左右。
之后增长甚微。
小学时期眼抽长度的增长相对较快,初中时期眼轴长度的增长相对缓慢。如果不考虑眼的其他(角膜和晶状体)影响,眼轴增长过多过快的直接结果是近视。
一般认为,近视度数每增加300度相应眼轴长度大约延长1毫米。孩子的视力也是逐渐提高的,井不是一出生视力就达到5.0(1.0)。儿童视力的发育,主要分两个方面,一个方面是视网膜的发育,另一个方面是屈光系统的发育。
3.什么是“近视”?
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下,平行光线经眼球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,而聚焦在视网膜之前,在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楚的像,远视力下降。
近视的孩子可以通过拉近视物距离,起到增加注视角度,扩大视觉效果的目的,使视网膜上的物像放大,因而看近时清楚,看远时模糊。
4.如何能够今早发现孩子的近视问题?
看远模糊:孩子反映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宇迹,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。
看远处时经常眯眼:这是因为眯眼时上下眼皮可以遮挡部分瞳孔,形成了“针孔效应”,从而提高了物像的清晰度,视力也得到了改善。
写作业眼睛贴得近:孩子写作业或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;反映看书时感觉字迹重影、浮动不稳:以及在看远处后低头看近,或看近处物体后抬头看远时,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的现象。
频繁眨眼:频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,暂时提高视力。
经常皱眉:一些患近视的儿童有皱眉的习惯,这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法。
经常歪着头看物体: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其视力的影响。当发现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,也可能是斜视、眼球震颤等引起。
看东西时斜视:部分患近视的孩子常会合并有外斜(即当孩子一只眼睛向前看时,另外一只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向外侧看)的习惯,家长也应注意。
稿件来源: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科普100问》
图片来源:网络
综合服务中心卫生保健部
2021年10月